Sirens ripped open
the warm silk of sleep;
we ricocheted to the shelter
moated by streets
that ran with darkness.
People said it was a storm,
but flak
had not the right sound
for rain; ...
今期繼續從林· 安德森寫的《與上帝對話: 透過詩篇向上帝傾心吐意》 第六課〈與現實相符〉學習祈禱。 (譯自英文原著 - Talking Back To God: Speaking Your Heart To God Through The Psalms “Ch. 6 Keeping it Real” by Lynn Anderson)
用詩篇來禱告能保持我們的祈禱主題多樣化並與現實生活相聯繫:我們的生命中有順景和逆景,詩篇解釋了生命上看似相互矛盾但又相互關聯的情況 (paradoxes of life),幫助我們與現實聯結,而上帝就是現實,是現在每時每刻與我們同在,而不是在人生終極時在天堂才可以見到祂。。。。
今期開始,再介紹一本關於用詩篇來禱告的書籍 —《與上帝對話: 透過詩篇向上帝傾心吐意》 作者:林· 安德森。(譯自英文原著 - Talking Back To God: Speaking Your Heart To God Through The Psalms by Lynn Anderson)
在第1課〈渴慕上帝〉(Ch. 1 Hungering for God),作者安德森提出人類的終極目標是「與上帝相遇」,是一種深厚不斷發展的關係,使我們的生命徹底改變。我們會嘗試透過靈修和禱告來尋求上帝,但很多時找不到有意義的靈修方式,禱告時只關注自己的需要多於上帝,祈禱變得乏味、甚或不知如何禱告。...
上期提到,以詩篇禱告的後果就是它赤裸裸的把我們帶到敵人面前,挑起心中的憤恨。只是詩篇也同時把我們帶進以色列群體豐富的敬拜中。。。
我們很多時都獨自以詩篇禱告,但其實沒有一篇詩篇是供個人靈修禱告用的。可能是寫於獨處,卻是用在信仰群體於上帝面前聚集敬拜的禱告。「我們」- 一個更大的信仰群體每每隱藏在詩篇中。縱使是大衛王的懺悔詩,若細心閱讀,也不難發現由「我」轉向「我們」。另外,「細拉」- 彷彿是詩班歌聲的標記,遍布詩篇(讀者下次閱讀詩篇時,可嘗試尋找群體的標記)。
之前提過第一、二篇是預備我們進入禱告世界(參「中信號」第六及七期)。上帝固然是詩篇的主角,然而當進入這禱告世界後,不難發現穩佔第二位的竟是「敵人」。所以畢德生一起首便說那些尋求靈性催眠的人,就是那些只求默想美事、渴想甘甜、平靜安穩的人,他們根本不會逗留在詩篇的禱告世界太久。因為詩篇赤裸裸的把我們帶到敵人面前,彷彿要挑起我們心中的憤恨,使我們感到不安、甚至窒息。...
上一期提到詩篇第一篇「思想」一詞於第二篇詩中再次出現,只是譯作「圖謀虛妄」(和修版)。兩個於原文都是同一個字。
第一篇,我們要反覆思想、咀嚼上帝的話,因為祂是穿透生活的矛、是真理。而第二篇,萬國的民卻視上帝的話為捆綁,所以要圖謀(不懷好意的思想)如何對抗上帝的話,好讓自己的話作王。他們陣容强大,是世上的君王、領導、掌權者,勢力滲透在生活不同層面,如科學、教育、經濟、政治等。他們聯手要與耶和華為敵。我們單單思想上帝的話(詩篇一)會有什麼反勝機會呢?。。。
詩篇是詩歌,可頌唱,同時也是學習禱告的寶藏,是一部禱告書。但奇怪的是,詩篇首兩篇詩都不是禱告! 那麼它們有何作用呢?
第一篇及第二篇其實就好像禱告世界入口的兩根中流砥柱,預備我們進入禱告,把我們從不禱告的世界引進專注及崇敬的禱告世界裡。禱告是與上帝溝通的言語,因此,我們不能以不禱告的世界之言語來禱告,必須先預備好禱告的人本身。...
One of my most recent encounters with God actually occurred the other day at church during service. I think recently (with starting work) I’ve been so busy trying to manage my time and fit everything in that I haven’t had time to sit still in the presence of God. ..
我最近一次與神的相遇就發生在那日崇拜的時候。因我剛剛開始工作,忙於將所有要做的事情都擠進有限的時間裡,反而沒有留一些時間在神面前靜默。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