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Maggie Ng

上期提到,以詩篇禱告的後果就是它赤裸裸的把我們帶到敵人面前,挑起心中的憤恨。只是詩篇也同時把我們帶進以色列群體豐富的敬拜中。

我們很多時都獨自以詩篇禱告,但其實沒有一篇詩篇是供個人靈修禱告用的。可能是寫於獨處,卻是用在信仰群體於上帝面前聚集敬拜的禱告。「我們」- 一個更大的信仰群體每每隱藏在詩篇中。縱使是大衛王的懺悔詩,若細心閱讀,也不難發現由「我」轉向「我們」。另外,「細拉」- 彷彿是詩班歌聲的標記,遍布詩篇(讀者下次閱讀詩篇時,可嘗試尋找群體的標記)。所以,詩篇中的禱告不是由自己建立而來,而是必先有人帶領我們開始禱告,此人可以是崇拜中的主席、詩班長、牧者,甚或歷代信徒、初期教會的使徒,詩篇中的作者……,一直追索下去,便會明白禱告其實是始於上帝的話,一切都是以上帝話語為優先而進行。所以,禱告的本質是回答上帝的言說。只是我們經常把次序調轉了,以為是自己的感動、需要、經歷等,主動引發禱告。

這不是要說把個人的獨特性或感受消滅,把禱告的人同化為一。這是劣質的群體觀才有的誤導。我們應該尋求的是,

如何在群體中顯露真我之餘,又不會變得自我、分黨分派; 

以及避免禱告最常犯的毛病: 以我們的情緒取代上帝的話作主宰。

秘訣有三個重要元素: 空間、時間、程序,那就是在指定時間,約定地方,一起以群體方式禱告。個人並不構成群體,而是個人由群體而生,這是詩篇,甚至是神學中的重要訊息。只是現今高舉個人主義的世界完全顛倒了上帝原設的次序。「己」若非在群體中便不能成為真正的「己」。意思是沒有群體,便不能完全認識自己是誰。所以,禱告需要群體。若只按自己的喜好、心情來禱告,難怪我們的禱告大計多數都是爛尾收場,而且只陶醉於自我的滿足。我們仍需要獨處、安靜禱告時間,只是我們要從專顧自己的思緒走出來,進入群體,觀看上帝恩典的作為。所以禱告不應是從個人開始向內凝聚,而是向外發展,逐步延伸至家中、街上、職場、社區以及世界。這是詩篇禱告世界的特色,也是聖經中禱告世界的特色,更也是上帝要我們禱告的目的。

細看詩篇,讓以色列豐富的禱文塑造我們的禱告生活。若讀者們喜歡過去四期畢德生《回應上帝: 用詩篇禱告》的分享,亦希望繼續閱讀此書,可以與編輯小組聯絡。下一期將會以另一本書作分享。

參:畢德生《回應上帝:用詩篇禱告》- 第七章